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中文名称:麦克马洪线

外文名称:mcmahon

设立时间:1914年

设立人:马克马洪

作用:界定印度和西藏的边界

效力:中国不予承认

1、情况概述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英语:McMahonLine)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名称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认为属于中国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是大致说法,不仅包括印度现时控制的地区,还包括缅甸现时控制的地区)划给印度和缅甸。

麦克马洪线并不是一条画在分水岭上的“边界线”,全线有7处被河流穿越,这是一条牵强附会和粗制滥造的边界线,给中国与印度、中国与缅甸的关系留下后患,由于各自国家对麦克马洪线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冲突,例如中缅之间产生独龙江归属之争,中印之间产生克节朗河流域归属之争,以及中印缅三国交界是位于底福山口,还是塔庐山口之争。但总体而言,印度、缅甸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既定的历史疆界。

2、历史纠纷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1987年2月,印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

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已举行了十几轮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其他双边领域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并成立了专家小组,讨论制定协定的实施办法并已取得一些积极进展。1995年11月,双方撤除了两军在边境东段旺东地区过于接近的哨所,使边境局势更趋稳定。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是中印在建立相互信任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维护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良好的气氛。

3、问题现状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麦克马洪线云南段为中缅边界,称之为习惯边界。1959年11月7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麦克马洪线西藏段称为实际控制线。

时至今日,虽然中国政府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但仍同意以此线为临时边界,要求印度巡逻队不可越过,中国巡逻队也不越过。中印两国自1962年战后的一系列争端,都与对麦克马洪线不同认识有关,因此麦克马洪线西藏段亟待双方共同勘定。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

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目前大多数国家均承认现有的中印边界。

1987年印度议会通过法令,正式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印争议地区和印缅边界一些地区合并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中印争议地区的面积占该邦总面积的80%。

由于印度政府强烈要求全部争议地区,结果由于这条边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中国虽然在战争中胜出,却单方面撤退在战争前的控制线,使印度得以继续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

至今,印度已有约30万的移民屯居在这个争议的边境上。中国以后如果再提出边界问题,如何处理这些移民将有颇大困难。

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属于麦克马洪线向东的延伸,其论据是这段边界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传统上被认为的中国领土包括今缅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区。

4、问题解决与困难

“殖民遗产天然继承者”

中印两国边界争端缘起于英国殖民者1914年炮制的、被中国历届政府所拒绝承认的《西姆拉条约》及“麦克马洪线”。由于“麦线”的非法性,炮制者直到20年后才在相关地图集中标出“麦线”具体位置,且标明“未经标界”。

然而,1947年独立建国后,印度自诩“大英帝国天然继承人”,要求全盘继承英印殖民帝国在藏特权及侵略遗产,坚持认定中印边界已经划定,两国不存在边界问题;并声称若要谈判,中国须首先承认“麦线”,并接受印方主张的西段边界线(即按分水岭划分),在此基础上双方可就一些“枝节问题”进行谈判。

对于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从一开始态度就十分明确,即中印边界从来未曾划定,《西姆拉条约》及“麦线”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国政府所为,是非法的。中国向来认为,中印两国理应遵循互谅互让、有取有予的原则,解决边界问题。然而,由于成因复杂,中国愿在“麦线”问题上采取现实态度,从未要求印度归还旧殖民主义者非法并入印度的全部中国领土。

“放弃特权换回报”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大英帝国的“西藏应为中印缓冲区”的地缘政治观,全盘接受了大英帝国在藏的所有特权。即便西藏和平解放后,印度也迟迟不肯放弃这些特权。尼赫鲁政府甚至怂恿达赖出走境外,寻求“藏独”。

1954年4月29日,经过多轮会谈,中印两国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被迫放弃在藏特权。但尼赫鲁政府想当然地认定,通过该协定,中国政府承认了中印两国边界现状,即完全按“麦线”划分,这是中国对印度“放弃在藏特权”的回报。同年,印官方地图开始将印边界说成是“牢固和明确的”。

随后不久,在这种“要求回报”心理的强烈驱使下,尼赫鲁政府理所当然地推行起更加冒进的“前行政策”,并最终引发了中印1962年的边境冲突。

“谁控制谁有理”

在过去几十年中,印度一直在努力“造成既成事实”、迫使中方承认印度对有争议地区的“实际管辖权”。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印度不断地在东段边境争议区采取单边行动,即“领有化、行政化、人口化和军事化”。

“领有化”就是不断派人占领争议地区,甚至不惜武力驱赶西藏地方行政官。如1951年2月,在中国军队和平进入拉萨之时,印武力驱赶了达旺地区的西藏地方收税官。至1953年,印已基本“领有”了“麦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行政化”就是加强对争议地区的行政管理与机构设制。印独立后,1950年成立“北部和东北部边境委员会”;1954年成立“东北边境特区”,归外交部领导;1972年1月20日将该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归内政部领导;1986年12月8日,印政府又将该“直辖区”内化为“邦”。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附近风景

“人口化”就是不断往争议区移民,使之“印度化”。过去争议地区主要居住着汉藏语系的中国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等。然而,经过20多年的不断移民,印内地移民已达60多万,占争议区总人口的65%。近年来,印政府更是不断鼓励内地人向达旺——中印边界争端中的最核心焦点——移民。

“军事化”就是不断加强印控争议区的边防力量。经过多年经营,印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已对中国形成相对优势。近一年多,印边防现代化步伐徒然加快,如部署先进的苏-30MKI战机、T-72主战坦克,以及新修机场、大修战略公路、新增10万兵力等,以期在兵力、装备与基建方面对我形成绝对优势。

当前,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态度日益强硬,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专家学者,毫不掩饰地公开宣称,“印政府不会让出一寸领土”。近一年多来,印度有人又开始公开兜售“以西换东”方案,以实现印度“承认现状”之目的。依据该方案,印度愿放弃历史上原本就不属于它的西段“争议区”,来换取中国承认其对东段的合法占有。但这种“占有者通吃”的心态显然不被中国政府所接受。

5、中印边界谈判

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继续向前推进,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

2012年1月,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新德里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5次会晤。双方签署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同年3月,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同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

2013年6月,杨洁篪国务委员同印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北京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6次会晤。

2014年2月,杨洁篪国务委员同印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7次会晤。

2015年3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8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就边界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战略沟通。

2015年5月15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有三项明确提到中印边界问题:

十、双方肯定已签署的协议和议定书对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致力于加强边防合作,开展两军总部和相邻军区年度访问和交流,努力开通两军总部间热线电话,在中印边界各段设立边防会晤点。

十一、双方确认,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政府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双方决心着眼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积极寻求边界问题的政治解决。双方积极评价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申将坚持“三步走”路线图,在已有成果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框架谈判进程,争取早日找到一个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方案。

十二、双方愿以积极态度解决突出分歧,包括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上述分歧不应阻碍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是双边关系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致力于落实现有协议,并继续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2016年1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印两国都致力于妥善处理边界问题,双方于2003年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当前,中印边界谈判保持良好势头,两国边境地区保持和平稳定,这为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华春莹说:“两国特别代表每年都会举行会晤,双方工作层就此保持着密切沟通。”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考工记

下一篇:中巴资源卫星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