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作者的创作感悟。
做设定并不是一件难事。在类型文学的各个领域都随处可见“设定党”,他们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设定稿便能糊你一脸。科幻设定特殊一些,但由于笔者职业的积累,做科幻设定虽不能说信手拈来,也绝不会比构思一篇科研paper更加困难。
难的是“用”设定,特别是“用好”设定。
设定要与故事紧密结合,展现其存在的意义。小明与邻家妹妹小红谈恋爱叫做青春文学,人类王子小明和精灵族公主小红谈恋爱叫做奇幻,射手座小明与麦哲伦星系的小红谈恋爱叫做科幻——这种说法没有错,但不过是类型文学的一张皮;青少年面对时代的不安与悸动、不同种族的恩怨纠葛、太空的广袤与苍凉,才是“核”。此其一。
与故事结合后,设定还需有充分的展现。降维攻击的设定绝不是刘慈欣首创,而敢于正面描写整个太阳系降维过程的作家却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对作者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考验。此其二。
特别的,当结合的双方是“推理故事”与“科幻设定”时,这个过程简直是在作死中寻找乐趣。笔者绝不敢妄言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却能拍着胸脯说一句:我做了,认真的去做了。
对于这部作品而言,难点在于细节的设定。
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细节是时间线的匹配。作品中给出了许多数字,例如时间的2倍、4倍、指数函数形式流逝;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角色要如何行动,才能够完成剧情的预期呢?例如,“兰兰此时经过走廊,会不会遇到舰长?”、“罗星在自己的房间中休息多久,可以遇到狄安娜和白剑的事件?”、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想象解决的,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推敲。
另一处重要的细节是科学事实的合理性。读者可以不去体会作者的苦心,但作者不能把读者当傻子——这是笔者一直以来的信条。《元年春之祭》中生僻的汉字有上百个,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读者不认识这些字而有半点马虎。这是一种专业的态度。具体到《时间深渊》的故事中,例如角色们用到了脉冲激光枪,而脉冲激光器的波长并非连续可调;因此在设定激光波长时,必须参考现实中固体脉冲激光器的参数。再例如,故事中用到了布拉格衍射、黑体辐射、谐振腔等概念,那么发生衍射的X射线是怎样的波长、衍射角是多少、单晶钛的晶胞参数如何、黑体辐射会达到怎样的温度、多少频率的音波能够发生谐振等,都是需要严格服从物理学原理的。物理领域有句话叫做“shut up and calculate”,OK,算吧。
说完了设定,再来啰嗦两句人物。
看过的朋友一致认为,人物的二次元属性很强。这是因为我本人就是个二次元宅,ACG在过去和现在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来也一定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笔者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啃严肃文学的名著,时至今日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可如果让我回过头来表现这些人物,我仍会选择他们现在的性格。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理工宅、一个二次元宅。
读书就好像谈恋爱,对的是电波,选择无关乎对与错。一旦对上了电波——在物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做“共振”——一部作品就会成为读者的挚爱,即便这部作品在其他人眼中不过尔尔。
如果能够与您共振,那将是我一生的荣幸。
责编:微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