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地震与防震减灾小知识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

  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

责编:科普知识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