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啪啪啪,会让你变傻

     一个肚子饥饿的人,比如60年初的底层中国人,除了想吃,还是想吃,大脑被食物驱动程序占满,那么,就少有空间运转其他。

一个性饥渴的人,比如《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陈冲,《黑蛇呻吟》里的克里斯蒂娜·里奇,一天到晚湿漉漉的,一年到头心痒痒,除了下半身那点事儿,无法思及他事他物。

一个穷到极点的人,比如20岁以前的我,逼到曾有一段时间天天只想钱,钱钱钱钱钱……特么地只要有钱,卖血也可以呀,管它风险和成本有多大。

一个忙到极点的人,比如哈佛大学终身教授Sendhil Mullainathan,时间太少,事务太杂,计划太多,总想像孙悟空一样,拔一根毫毛,吹一口气,变出一堆分身,搞定所有事情。

但有意思的是,当真的有了时间,他也在浪费,并未有效利用它。

所有以上的范例,都在讲述一种社会现象:稀缺,会让人变傻。

我们大多数人会以为,一个人不被满足,会心生斗志,这确是部分事实。

但另一个真相是,长期不满足,也会令人视野受限,精神短视,智商下降。

为什么呢?

因为人特别饿、特别渴、特别忙和特别穷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即:因为太缺失,自然太想要,注意力过多花在追逐稀缺资源上,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滑。

而一个食、性、钱、时间皆饱足的人,则会摆脱这些困扰,让心智更加自由,让判断力更加卓越。

有了卓越的心智,就不怕一无所有。

约翰·D·洛克菲勒说过:

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1,一点时间,2,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没有生命危险)。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

在我所出生的村庄,许多农人终生赤贫。生活窘迫,基本需求无法保障。这当然令人同情,但如果你与他们交谈,则很容易引起和司汤达一样的感叹:

我对底层人满怀悲悯,但如果让我和他们一起相处,一起生活,我做不到……

为什么?穷人思考太局限了。

说得刻薄点:他们早已从钱包贫穷,进化到了大脑贫穷。

因此,如果得到一笔钱,穷人多会选择迫不及待地去满足身体欲望,大吃大喝,大置大办,大玩大乐,而非投资有长远收益的项目。

不久,又恢复到赤贫。

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不想改变吗?不,他们想。但是,正如Mullainatha说,长期的资源稀缺,会造成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Mullainathan称之为带宽。

这种头脑模式不改变,再努力也是白费,分再多的钱也是白搭。因为,努力会变成无用功,福利会变成天上的馅饼,无法用以脱贫。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相似的人群身上——长期处于信息稀缺、性稀缺、食物稀缺、时间稀缺……状态下的人,一样也会将这种状态,内化成智力的稀缺。

因此,当他们拥有了资源,也无法利用。

长期信息匮乏的人,在互联网时代,会处理不了信息,获取有效资讯。

长期性匮乏的人,拥有性资源后,仍然无法过正常的性生活。

长期时间匮乏的人,一旦有了时间,也不会用以迫在眉睫的工作上,而是东刷刷,西看看,一味拖延。

应该怎么办呢?

天才就是天才,Mullainatha还是想通了,在《稀缺:为什么拥有太少后果这么严重?》中告诉我们:

从外部增补,是无济于事的。关键的是,得提高决策心力——带宽。

比如解决贫穷,应该先建立社会安全体系,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而处理信息呢,不是戒网,不是对信息库说NO。而是建立信息筛选机制,帮助自己挑选。

至于时间管理,它的要义也不是利用所有碎片时间,而是在工作时间内,减少干扰,做到专注,分割问题,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解决性饥渴?无他,当约则约,当娶则娶。平息焦虑,集中“带宽”,然后,独占地思考,利落地执行。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