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科普网站如何做科普

网络科普是公众和科普从业者热议的话题,在这方面传统上认为国外网络科普走在了国内网络科普的前列,同时科普信息化过程中,网络科普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国外网络科普的现状究竟如何,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网络科普课题组对国外网络科普现状进行了调研。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类网站的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的比重很低。门户网站是各国公众获取综合类信息的主要平台,但科技和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的比重较低。例如,美国的YAHOO网站共设有57项服务,其中食品、健康、技术、教育等科技相关的栏目仅有4个,占总信息量的比重不到5%;另一主流门户网站AOL的科技内容更少,只在其新闻版块中设置了一个技术新闻主题。澳大利亚排名靠前的几大综合类门户网站内容以生活娱乐为主,科技内容较少。Yahoo澳大利亚的主站鲜有科技内容,在其新闻分页有Tech栏目,其中含有互联网、农业、生物等科技内容,这部分内容约占新闻总量的10%。英国的门户网站仅有一个技术版块,其内容也以纯技术/硬技术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的科学传播内容较少。

新闻媒体网站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的内容版块。国外新闻机构比较重视科学新闻报道,充分利用网站开展网络科学传播。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共15个版块,专门设置了技术版和健康版,科技相关内容占到了整体版块内容的15%左右。英国广播公司主页上共有15个版块,其中有专门的科学版块,发布BBC采访的科学新闻,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健康、农业、地理、太空等众多领域,同时在食品和自然版块中也有科学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官方网站共设有20个版块,专门设有科学、在线教育、环境、健康、技术等版块,科技相关内容占整体版块的25%。

学术机构网站的科普内容结构不同。英国等欧洲国家在科学研究中有开展科学传播的学术传统,因而在其研究机构的网站上,科学传播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有结构性差异。如英国研究理事会较为关注与其使命相关的内容,其网站上包括英国科学、科学政策、科学与社会、气候变化等版块。剑桥大学网站主要发布该校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干细胞研究、能源等领域;在其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页面中,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特写、研讨、音视频和焦点话题等,这些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是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同时也发挥了科普方面的作用,为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科学共同体网站以向大众传递科学传播活动的信息为主,兼具提供教育资源包功能。如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科学教育、科技政策咨询,其网站专设“新闻发布与公众参与”版面,面向公众和媒体提供科学传播与普及服务,主要以信息提供以及线下活动发布为主,包括AAAS年会、公众参与科学计划、科学传播工作坊、科学家庭日等,为普通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参与科学的机会;AAAS还通过EurekAlert!网站,为大学、医学中心、杂志、政府机构、公司和其他组织提供向媒体和大众发布有关科学、医学和技术新闻的平台。

科技类博物馆的网站服务于实体馆,并拓展教育功能。国外科技类博物馆网站不仅“为实体场馆服务”,更是对实体馆功能的拓展。网站包含一些无法在实体场馆中现场获取的内容,网站内容与实体场馆的展览或活动相互补充,使网站信息更丰富,扩展了实体场馆进行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网站紧密结合其服务内容,为公众提供在线游览、游览方案定制、游览图导航等个性化服务。关于“化石”展厅内容的展现,除展厅陈列各种化石的介绍外,还进一步介绍了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部门的工作进展。

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得公众对科学研究更深层次的支持,影响公众对科学的态度,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以美国为例,美国大量的科普内容的网站以“gov”为后缀,例如美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疾控中心、美国农业部、美国环保署等政府机构和部门开办的科普网站是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NASA在网站首页设有公众入口,整合了所有NASA可以面向公众开展公共服务的资源,提供公众可以理解的新闻、图片、视频、教程以及线下活动的科普活动时间表;将探索项目作为有益的教育与科普活动的依托,并尽可能地让公众作为项目成员加入到NASA的项目中,最终影响社会公众对宇宙探索的态度。

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通过社交网络的形式让用户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移动应用与社交网络结合,在科学传播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多的具有科学传播功能的移动应用,开始尝试通过社交网络的形式让用户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Discovery的移动应用“WhizzBall!”,通过猜谜游戏来传播科学知识,允许用户邀请自己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好友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网络课题组:罗晖、钟琦、王大鹏、胡俊平、王黎明、武丹、刘萱、任杰)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