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界的“隐而不发”

    科学界存在许多优先权之争,例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夺、亚当斯和勒维列关于谁先计算出海王星的争论等。对科学优先权,有时科学家自己并不怎么在意,但其周围的人倒是相当热心,甚至不惜将其演绎为两国之争。
 
与争夺科学优先权行为相反,科学界存在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即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搁置” 其研究成果,“隐而不发”。牛顿曾经雪藏《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长达20 年之久,直到用微积分证明了地球吸引外部物体时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中心点之后,才在哈雷的极力支持下发表了自己的成果。达尔文也有类似经历,1844 年,其进化论思想已基本定型,并形成初步文稿,由于自觉材料不够、论据不足而一直搁置。在此期间,由于收到华莱士一篇与自己进化论如出一辙的论文而几欲放弃发表研究论文,最后在赖尔的催促下,于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即使在科学发展如日中天、科技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依然有科学家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他们要么不主动甚至不愿去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要么是其研究成果不被同行认可而淹没。前者如建立相变的临界现象理论并获得198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肯尼斯·威尔逊,他因很少发表论文——尤其是SCI论文——而差点职位不保;后者如从事转座基因研究并获得198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她曾被埋没长达35年之久。
 
科技界的“隐而不发”大体上可分为自我隐藏、社会隐藏两种情况。自我隐藏是科学家有意识的不及时发表甚至不发表科研成果的现象。牛顿和达尔文都属于这种情形,他们各自都对其研究结果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当然除了科学的这种求真性规范使然之外也与当时的研究风气有一定关系。相对于这种比较温和的自我隐藏,还有一种激进型的自我隐藏,科学社会学称之为“退却主义”,即当科学家发现自己的优先权得不到承认时所产生的一种背离行为。如德国医生迈尔最早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但由于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加之家庭劫难而几欲自杀,后又精神失常。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历时8 年进行了豌豆杂交实验,但其研究结果整理成的论文却未引起任何反响,和几位著名植物学家的交流也没有带来任何承认,之后其本人不再发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此外,自我隐藏还与科学家自身对科学的认知有一定关系。英国物理化学家波拉尼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猛烈抨击以贝尔纳为代表的左派科学家关于计划科学的观点,力主学术自由、科学自由,认为科学自由是献身某种信念的人的共同体的自然法则。在有些科学家看来,当代科学的制度化有时悖逆了科学共同体对科学自由的追求,因而产生一种学术逆反,拒绝或不大乐意去积极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宁愿追寻科学研究的一种原始旨趣,即好奇心的满足。这多少有点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知的满足或者中国古代的格物致知。
 
与自我隐藏不同的是社会隐藏,有时候处于不同的社会要求与制度规范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得不被隐藏,最为突出的是军事领域的科学家。处于保密的考虑,许多军事领域的科研人员不得不隐姓埋名,其科技成果也就自然而然“隐而不发”了。比如当年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代科学家因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大都隐姓埋名,至今其中仍有很多人不为人知。在“两弹一星”研究过程中做出重要关键性贡献的彭桓武,虽师从玻恩和薛定谔,30 岁不到就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发表了HHP 理论,轰动了理论物理界,却因国家需求,几十年在科学界默默无闻。与此类似,在商业化时代,由于追求垄断利润,很多大公司科技专家的成果也得不到及时公布,从而形成一种社会隐藏。这可认为是有意识的社会隐藏。
 
另一种情况是无意识的社会隐藏。当今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在带来规范化和高效率之外,也存在一些体制自身不能克服的问题,科技界中的“隐而不发”与此有一定关系。比如职称制度就是一例,当一位研究人员经过辛勤努力获取职称以后,就很难再有大的研究产出了,不能说这些科研人员江郎才尽了,除因没有来自科研方面的压力而减少产出外,也不能排除其有意无意减少产出发表的现象。有时候这种无意识的社会隐藏相当隐蔽,当一位科研人员由于早期的优异表现而在后期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后,繁重的行政任务会侵占其大量研究时间,从而造成科研产出质、量的下降,尽管有的貌似科研产出不减反增(如有人统计过某位研究所领导早期每年只有1 篇SCI 论文,而担任行政职务后每年多达数十篇), 但其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实际贡献很小。这种比较隐蔽的社会隐藏荒废了很多科研人员真正的才智,因而自有它的弊端。
 
自我隐藏和社会隐藏有时是互相联系的,如孟德尔其实是科技体制尚不健全情况下的制度弃儿,是其在科学社会得不到承认的情况下才采取的自我隐藏,而自我隐藏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客观的社会隐藏结果,即被埋没。再比如处于职称制度约束下的科研人员,在获得职称后科研产出的减少,其虽然表现为社会隐藏,但行为主体却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隐藏。

       科学在本质上首先是个人的思维活动,由好奇心驱使的独立自由的思考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的原始动力;科学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一个包括交流、合作与竞争的互动过程,在个体和社会磨合之间存在各种奇怪现象实属正常,但去弊兴利才会更有利于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为什么要读书?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