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在碰撞中闪光---笔谈科普创作之一

  话说写作,一般先确定题目,或者说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应该是在选定题材和主题的前提下拟定的,所以,笔者认为更为确切地讲应该是“选题”。

选题,在碰撞中闪光---笔谈科普创作之一

  科技写作十分重视选题,那是因为它具有“选择课题”的含义。“科研课题”选准、选好了,科技写作也就有了科研成果的基础。然后在科技写作时,再考虑论文题目和主题等。

  科普创作中的“选题”,是指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把准备写什么确定下来,即选定作品的题材,有时还考虑到作品的主题,这是统帅创作全过程的决策。”(参见《科普创作概论》P62)

  科普创作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而进行的创作活动,是一种立足于科普的创造性劳动。

  科普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只是从科普文章的创作过程中,对选题谈一点体会。

  首先,选题要准、要好,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观。也就是用正确思想指导我们的科普创作。应该这样才算是正确的科普创作观?浙江科普作家谢昭光先生认为:“科普创作观是科普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和解决涉及包括解读科学本质、选择题材、确立主题,以及作品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参见《科普作家报》2010年12月2日)是很有见地的观点。紧接着,谢昭光先生又说明:“科普创作观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普创作思想领域的体现,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科普创作观’”。(同上,谢昭光:《关于科普创作观的一些想法》)。

  如果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普创作观,就能辨别出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中正确的本质,才能选好题材。这是因为科普创作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写,都可以去“倡导”、“传播”的。笔者从事科普创作以来,写过一些以“水”为题材的文章,但是从搜集到有关水的资料中,发现有一些是虚无飘渺、没有科学验证的所谓科学知识,如“水有记忆”、“水知道一切”等说法,我以为是不值得“人云亦云”地去传播扩散的。

  其次,选定题材之前应该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以及本人的专业素养,才能使选题既准又好。

  科普就是一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由此,科普创作就是在这项活动中用语言文字等形式,全面地为科学服务。

  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作者的专业知识往往比较单一,因此,选题最好从新闻性、时效性、基础知识和科学人文性入手,这样选题的空间大,能够让科普作者“游刃有余”,更受媒体的欢迎。

  第三,科普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才能碰撞出蔚蓝色的思想火花,优秀的选题也可能就此应运而生。

  以前,有科学工作者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一个个“知识单元”组成的。如果你拥有相当多的“游离态”的“知识单元”,便有可能以更多的思路方式凝聚成一种新的科学思路,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力。

  笔者以为,科普作品也可以是由不同的“知识单元”组合而成的。每当你拥有丰富的“知识单元”后,这些“知识单元”经过大脑思维活动的多次碰撞,才有可能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根据选题的要求,谱写出优秀的科普作品。

  最后,选题和作品内容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体,文章主题在选题的时候就已经确立,是不宜随意更改的。“文不对题”的作品,读者一定是不受欢迎的。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选题(包括题目和内容),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写出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

  诚然,科普创作是科普活动中的一种语言创意,要使科普活动达到创新的高度是很不容易的,为此,我将在以后的“笔谈科普创作”稿中讲述。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