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随想

一、经络学说诞生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他应是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思想,是立足于整体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典型的整体医学观。对于经络,中医传统认识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之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

现代医学用不同手段,冀望证实经络的实际存在,希望用不同的理论如神经论、体液论、能量论、自身调节论、细胞群论等等来诠释经络现象。而通过对自由基显影技术的改进与应用,在生物体内发现与经络吻合的清晰线形路线,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获得的清晰经络显影照片,如果确实是如此的话,重要的是还需要重复验证。

曾几何时,曾经轰动一时的所谓“经络凤汉氏小体”即因不能重复验证而沉寂且少有人问津。尽管临床实践与一些证据都已证实经络的实际存在,但要回答:经络是什么?存在于身体何处?有哪些作用?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等诸多问题,仍缺乏确切答案。经络现象普通而又复杂,存在于每个机体,探究它,却又显得十分神秘与深奥。

二、怎样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目前还缺乏确切答案。出路在哪里?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如果换个角度,转换思维,也许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有语曰:“非同寻常的结论,需要非同寻常的手段与证据。”现代医学模式由宏观向微观发展,检查及研究之细微,可谓已达极致,但总体上看是在静态下观察,由显微镜到电镜,大都在离体状态下进行鞭辟入里的研究,但并非在动态在活体上观察研究。

《黄帝内经》载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强调的是气、血都是有机体在新陈代谢状态运行的规律,经络亦是依附气、血的运行而存在。一旦机体停止新陈代谢,气血运行停止,经络亦不复存在,这也是大体解剖学难以寻觅经络存在的原因之一。所以用静态研究的手段,用静态研究的眼光看待动态运行的事态,可能是寻觅经络困难的缘由所在。如果转变手段与方法,在活体、在新陈代谢运行的情况下动态观察,由静向动转变,就有可能获取经络存在的信息。

方法和检查手段上的突破,应用创新思维,就有可能获取到经络客观存在的证据。这也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迎接挑战、跨越障碍就有可能有收获。

“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就是思考经络后的一点随想。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