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的人文故事

  很多年前,城市居民常见路上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人走在斑马线上也不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而某些车辆的驾驶员也无视斑马线,任意闯红灯,这样的交通乱象怎能保证交通安全呢?

  据称,斑马线是古罗马时期街道上的“跳石”演变过来的。

  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初,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由于这些醒目的横道线,看上去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

  当今,斑马线已经成为城市街道的交通标识,随处可见。

  人类史上自从有了城市,人和车一直在管理协调中“相安无事”。从古罗马的跳石到现代的斑马线;从19世纪中期出现的煤气红绿灯到如今十字街头常见的红黄绿光电信号灯,无不印证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现在斑马线旁又多了“车让人”三个黄色大字,使得“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人车礼让”,成了社会新风尚,这就是斑马线上的人文。

  “车让人”,这句颇有警示性的话语,使斑马线“晒”出了更多的文明。据我所知,它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有一天早晨,路过一所中学,时值上下班高峰,看到校门对直的道路斑马线上,学生们在保安的护卫下穿过马路,两边的汽车相对停下。如今,它已成了“新常态”。

  目前,我们城市街区,只要行人在斑马线的马路边,或者做出意欲横穿马路的动作,汽车早就礼貌地停下,有的驾驶员还会示意你先走。前几年我到杭城开会,乘坐公交车到会场,当我焦急地眺望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是否会“吃红灯”时,说时迟,那时快,公交车嘎然停下,司机示意斑马线右边的行人过马路。于是,人们匆匆而过……

  斑马线上的人文故事很多,从而折射出一个哲理:人们自觉意识的提高,反映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人的人格、个性、尊严、价值、理想,甚至人生的意义。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