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抓住现象后一定要搞下去

 “青年时代做出了卓越的科学贡献,中年时期献身于祖国教育事业,晚年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为祖国科技发展呕心沥血。”这是对黄昆一生的概括。“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内一块石碑上铭刻着这样一名话,这里是黄昆先生工作和生活过20多年的地方。1952年院系调整后,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黄昆等人登上北大讲台,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普通物理课。 当时30岁多一点,还没有结婚,黄昆就一个人住在实验室里。当时有同事请教普通物理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表面张力,觉得所有的书上都没有讲清楚。他说想一想,大概第二天,他说想清楚了,并当即在黑板上很仔细地给同事进行了解释。到他开始教普通物理时,他对这个问题又进一步钻研,写了文章给《物理通报》。”虽然是理论物理学家,但黄昆却喜欢自己动手。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般人都会送到修理部去,他却自己卷起袖子。黄先生生活上要求很低,也非常简朴。60年代,在昌平有一个校办工厂,研制第一台计算机,试制集成电路,他那时一方面给工农兵学员讲课,一方面到车间或生产线和大家一起做。按说他是搞理论的,而且学术造诣非常高,但是到了车间他总是不耻下问,向工人学习每一个细节和技术,而且要求非常高。当时在工艺流水线上清洗样品非常琐碎,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他抽烟很厉害,平常每天一到两包,但到了工厂,他就忍住。” 他认为,抓住现象后一定要搞下去,很多学生受这个启发,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了成绩。

个人经历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黄昆对世界新兴的量子力学痴迷,完成了《海森堡和薛定锷量子力学理论的等价性》论文,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关科学成就

黄昆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理论和晶体光学振动的唯象方程,并预见了晶体光学声子和电磁场的耦合振动模式,被称为“黄散射”和“黄方程”,提出并发展了由晶格弛豫引起多声子跃迁理论(包括光跃迁和无辐射跃迁),被称为“”提出了有效解决半导体超晶格光学振动模型,并阐明其光学振动模式的要点,被称为“黄一朱模型”。与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成为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和标准参考文献。

责编:科普知识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