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检查身体发现早搏后就很紧张,总想马上把早搏治好。紧张忧虑会使早搏增加,还会使人对早搏的敏感性提高,使原来没有症状的早搏变成了有症状的早搏;原来症状少,症状较轻的早搏变成了症状多,症状重的早搏。
早搏其实就是在正常的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引起的心脏跳动之前,心脏其他部位发放了一次冲动,心脏提前跳动了一次。根据早搏的起源部位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跳动,但并非全是由疾病造成的。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吸烟、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都可以引起早搏。大多数早搏为功能性,不影响健康。但是也有少数早搏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这种早搏对健康的危害主要决定于引起早搏发生的器质性心脏病。
发现早搏后不必过分紧张,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有无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下降。凡是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短联间期室性早博(联律间期<300ms或者出现R-on-T)、室性早博的QRS波过宽(≥0.12s)、室性早搏运动时数量增多、同时存在有胸闷、胸痛、心悸、心脏停跳感、或者没有自觉症状,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24小时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数量大于500个的患者都应该去心内科门诊,找心血管病专家做相关检查排除潜在的结构性、缺血性或心电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重点在于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同时结合器质性心脏病的种类和心功能状态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合并心功能受损的早搏患者,消除高负荷的早搏(>10%)可明显改善心功能。还应该查有没有引起早搏的其他诱因,例如低血钾,甲亢等。许多患者诱发因素祛除了,早搏常常会逐步消除。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不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的早搏属于功能性早搏。对于这种早搏,一般无需治疗,患者应消除思想顾虑,不把早搏看成病,照常生活和工作。
功能性早搏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需要治疗。(1)在反复告知良性预后和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者,可用一些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2)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或者左心室扩大。对于这种患者的频发早搏,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治疗。(3)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大于17000次者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高危因素,需对其加强随访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早搏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倍他乐克、乙胺碘呋酮等。这些药物应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早搏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的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不要大量喝酒,不要长期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此外,保持情绪稳定对预防功能性早搏也很重要。
责编: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