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即眨眼,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特征,每分钟10-12次。多瞬症就是瞬目次数增多,每分钟达15次以上甚而达到每分钟20多次。频繁眨眼患儿并未感到特殊不适,但影响美容,由此引起家长关注,往往被认为是儿童生活的“坏毛病”而被斥责。然而眨眼并非人为能加以控制,因此让爱子心切的家长痛苦不已。
儿童多瞬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根据观察,其多瞬的表现具有间歇性、复发性及时疏时频不能自控的特点;眼睑不自主的快速连续放闭,凝视时可减轻或消失,入睡后多瞬动作停止。多瞬症状可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可突然消失或重现,这给临床治疗时的效果评价带来困难,也是认为是干眼因素所致而不能解释。患儿以3-9岁年龄组多见,最幼者为2岁。本病有明显的自愈趋向,随着儿童视觉发育的日臻成熟,鲜见有15岁以上病例。
询问病史,均有观看电视或手机荧屏史,每天观看互联网终端荧屏时间为1-2小时,有长达十数小时者。作者的眼科从医经历,在上世纪60-70年代,临床上未见有儿童多瞬症病例发生,自90年代始,随着电视逐渐普及,临床就诊病例逐年增多,2000年以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临床就诊儿童明显增加。鲜明的发病年代特征,给本病的溯本求源凭添了许多思考。
诊断儿童多瞬症时要注意和儿童多动症与抽动症加以鉴别,后者除多瞬症状外,还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扭嘴、搐鼻、挤眼等抽动症表现,必要时要到儿科会诊。
本病预后良好,有明显的自愈趋向特征。治疗时应向家长讲明这一点,以求得理解和配合。减少看电视或手机荧屏时间,对治疗十分重要,但有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家长要重视心理辅导,循循善诱,讲清道理,做出榜样,少看电视,不能恐吓和呵斥,不能简单粗暴干预。因为视觉发育是个渐进过程,要到15岁左右始能成熟,所以本症的复发与反复,也就易于理解了。矫正偏食习惯,治疗可能存在的结膜炎症或干眼,有助于儿童多瞬症的恢复。辅以滴用玻璃酸钠等人工泪眼剂,有助于多瞬症状的改善,并具有安慰剂效应。
儿童多瞬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眼科专业书籍未见有对本病的记述。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眼病名称,有鉴于此,我们在临床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儿童多瞬症的诊断名称,以利于“名正言顺”对本病的研究和观察。对于儿童多瞬症的发病机理,可以认为与儿童的视觉正在发育阶段有关,互联网终端荧屏的强光刺激,闪动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色调,对视觉是个冲击和负担,导致视觉中枢平衡抑制的超兴奋,而短暂的多瞬应为反馈性防卫动作,随着儿童视觉发育日趋成熟,多瞬症状即不再发生,所以认为是现代文明儿童眼病。
责编: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