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或许从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听说过脑瘫这种疾病,但究竟什么是脑瘫呢?本文将从疾病的发生,常见表现,就医建议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对脑瘫进行科普,希望对家中已有脑瘫患儿的家庭或希望了解脑瘫的家长们有所帮助。但是,有些人为"脑残与智力障碍”者只有通过省心改造、扩大视野,修正"三观”充实自己而康复。然而,脑瘫患者之脑力正常、智力健康,只要省心不要再次伤害,能达到常人所不及的事业。
脑瘫,即“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
首先,脑瘫是一种通俗的叫法,正规医学术语为脑性瘫痪 。它是一组胎儿期或在出生头几年内由慢性脑损伤导致的非进展性,但表现多样的运动功能失调。脑瘫主要涵盖四种常见的类型: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其中, 最常见的是痉挛型的脑瘫,可表现为四肢的精细运动调节困难或严重的肌痉挛。痉挛型双侧瘫痪是最常见的类型,双腿比胳膊更为显著。而从病理学上来看,脑瘫可能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有关[1]。与此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等多种障碍。脑瘫是使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它严重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自理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
脑瘫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和研究,我们发现早产及低体重儿,孕妇怀孕期间感染,双胞胎,胎盘早剥,围生期窒息或缺氧等都可以引起脑瘫。可能大部分人会存有这样错误的认识,即:出生前后发生的各种疾病或者窒息等是引起脑瘫的关键因素。真正情况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我们注意力常局限于出生前数小时,而忽略了整个怀孕期间的7000个小时 !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中,宫内发生的任何可能的刺激或变化均可以是导致脑瘫发生的导火索。出生前后发生的缺氧,窒息,感染等虽是导致脑瘫重要原因,但绝大部分脑瘫是因产前胎儿的窒息或缺氧等引起。那么脑瘫中又有多少是因为出生前后窒息引起的呢?在瑞典1篇脑瘫病因综述中,产前因素占70%~80%,窒息﹤10%[2];意大利1家医院婴儿脑瘫发生率2%,由窒息引起的占10%[3];美国1篇汇总分析中,脑瘫发生率2.5‰,其中仅15%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有关[4]。
如何预防脑瘫?
通过了解了脑瘫的发生和易患因素,我们即可做出适当的预防。首先及时发现产前及产时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炎及念珠菌引起的外阴感染,需加以治疗以防止发生早产。所以如果出现外阴瘙痒或其他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季节性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秋季腹泻等疾病的预防,平时可以多饮热水,适量进食水果等富含维C的食物,增强抵抗力。其次我们要防止早产及胎膜早破:因每个人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不同,在这一方面需要您与您的管床医生进行交流,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因娩出胎儿的过程中发生缺氧窒息,或骨性产道对胎儿颅脑的损伤。
如果您的患儿易于激动,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自发运动减少。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不会翻身,不会爬,双手握拳不会抓握。经常有痉挛发作,那么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脑瘫。而对已经发生的脑瘫,通常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治疗,严重的还需要进行矫形及手术。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理想效果。
脑瘫患者身心如何康复?
每个新生儿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也是家长们的使命和心愿。但如果不幸已经发生了脑瘫,也需要家长与医生合作,早期开展训练及功能锻炼,越早期的训练对患儿的恢复越好。婴儿初期的训练也称超早期训练。为生后6个月以前,脑瘫的症状还未完全出现时的训练,可期待完全恢复正常。婴儿后期至幼儿期的训练也称早期训练。为6个月至3岁的患儿,脑瘫症状已明显,但尚无挛缩畸形时的训练。此期运动功能可有大幅度改善。学龄前期的训练也称功能训练期。脑瘫症状已明确,可能有固定的挛缩畸形。此期在强化功能训练时可借助矫形器等辅助步行。学龄期的训练也称能力训练。年龄在6岁以上的脑瘫儿童,需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生活质量,争取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健康不仅仅是躯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而脑瘫患儿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儿童心理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一旦心理发展规律被破坏,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方法是根据脑瘫儿童心理特点和不同心理情况进行心理评定,然后进行个别心理疗法、集体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及其他文体音乐疗法等等,循序渐进地、学用结合地加强正面教育,多给以鼓励,创造正常的心理环境,要在运动、智力康复的同时注意心理康复。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康复治疗要与游戏玩耍相结合、与教育相结合。脑瘫患儿由于在运动和智能上受限制,一般学校的环境不适合,应该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需要的设备设施,制订特别的课程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特殊教育。
对于疾病我们都知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那么在这重头的护理当中,又需要我们家长注意哪些内容呢?除了在院期间与护士配合,多观察、全面了解和发现患儿的表现:包括患儿身长、体重、头围的定期测量,并经常将正常儿和患儿做比较分析。还应该做好患儿平时生活的护理,如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注意患儿的面容有无发呆、反应迟钝、双眼斜视、张口流涎等表现,牙齿有无发育不良,吸吮、咀嚼功能是否如常。如果孩子出现吞咽困难、咀嚼等障碍,一定要注意防止呛咳或窒息。平时可以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适当的刺激孩子的感官,注意是否有视物不清、听力差和触觉迟钝等障碍。平时家长在孩子运动时也要注意观察脑瘫患儿头的控制、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到该完成的年龄是否能够完成;同时根据脑瘫病情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护理和训练。对于肌肉痉挛造成的较严重的不正确姿势,家长可以随时进行纠正,并注意尽量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
下面针对儿童不正确姿势介绍几种纠正方法:
1. 面对面的抱法
适用于上肢有一定肌张力的患儿。面对背的抱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徐动型患儿。
2. 适宜的卧姿
侧卧位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而改善全身痉挛状态。俯卧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的训练,但容易出现不正确姿势。正确的坐姿在坐姿训练前要准备好合适的桌椅,坐在椅子上时让患儿头居中抬起,胳膊平放于桌上,挺胸,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脚踝关节各曲90°,两脚间距等肩宽,踏实地面。对于痉挛型患儿长坐位时,先将患儿的两腿分开,上身前倾,并用手将患儿下肢压直,鼓励患儿向前弯腰。
3. 控制嘴的功能及进食训练
喂食时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患儿正确的姿势,即头和肩向前、髋关节弯曲。为了帮助患儿自己进食,可以先帮助患儿控制肩部,并协助患儿的前臂外旋,拇指根部往外旋,将食物送入口中。
4. 大小便训练及更衣训练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脑瘫儿学习更衣,必须以坐位、立位、手部动作训练已有进步为前提。
5. 平时对孩子还应加强牙齿及口腔的清洁与卫生。
婴儿期可以用棉球或棉棒蘸水清洁口腔及牙齿,两岁以后就可以改用婴儿牙刷蘸水来刷牙,尽量在餐外少吃甜食及黏性食物。
通过以上的了解,您是否已经了解脑瘫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了呢?其实脑瘫离我们并不遥远,主要是由于怀孕期间的各种因素如缺氧,感染等对胎儿的脑部发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胎儿出生后感觉,运动功能发育迟滞或精神,情感异常的情况,甚至伴有癫痫。主要表现为肌肉的痉挛与四肢的瘫痪,走路不稳等。产前注意预防感染性的疾病,增强抵抗力,在怀孕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以防止发生胎儿宫内的窘迫或缺氧。
脑瘫并不可怕,对于已经出生的脑瘫患儿也不应放弃,早期积极的治疗与适当的康复训练还是可以帮助恢复部分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
参考文献
[1] Dev Med Child Neurol1998 Aug;40(8):520-7
[2] Best Pract Res ClinObs Gyn 2004,18(3):425-36
[3] Arch Gynecol Obstet2008,278(1):17-22
[4] 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9(6):587-95
责编:科普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