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根本,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
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2、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3、蹲着干活时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4、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
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觉神经,使视觉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可别小看了这些信号背后的血液粘稠问题,它是引发很多老年病的罪魁祸首,比如高血压、心梗、脑中风等。
影响血液黏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缺水,人体血液成分中的90%都是水,当水分缺失严重,就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②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脂肪、糖分等这些成分增多时,血液也会变黏稠;
③红血球和血小板结构改变时,会互相凝结成块,血液粘稠度会增加;
④血液中的细胞如红血球等变形能力减弱时,不能顺利从小血管中通过,也是造成血液黏稠的因素;
⑤自然因素会影响血液黏稠度,如季节、天气、饮食等。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推荐吃法:
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葡萄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葡萄皮中还含有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降低胆固醇含量。
葡萄籽中含有独一无二的前花青素,这种物质具有超强的抗酸化和抗氧化的功用,美容功效远远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推荐吃法:
将新鲜的葡萄清洗干净,不剥皮、不去籽;放入榨汁机里面,加入少量清水,搅拌3~5分钟即可。
磷脂是一种特殊脂质,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使其保持悬浮状态,阻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
黄豆富含大豆卵磷脂,可以使血液清澈,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流动;能积极的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推荐吃法:
将新鲜的黄豆浸泡、煮熟,再打成豆浆即可。
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推荐吃法:
海带属于凉性,可以将海带炖豆腐,经高温加热后,能中和海带的凉性。
责编: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