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成语“囫囵吞枣”,护齿不再谈糖色变

成语“囫囵吞枣”出自一个典故,讲的是从前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闻“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后稍加思索,就得意地说:“以后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 这个故事常常用来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读懂成语“囫囵吞枣”,护齿不再谈糖色变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用来讽喻人,但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保健问题,那就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蛀牙和含糖饮食的摄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枣和梨都是含糖的食物,为什么会出现“枣损齿、梨益齿”的情况呢?与此相似的是,外国也有一句谚语,叫做“每天一只苹果,让你远离牙医。”苹果也是含糖食物,同样也是护齿的,又是何道理?难道含糖食物也分三六九等?

 读懂成语“囫囵吞枣”,护齿不再谈糖色变

一、含糖食物致龋能力因营养成分不同而不同。

梨和枣都是含糖食物,但是在营养成分上各有不同。总的来说,鲜枣的含糖量(即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梨,而膳食纤维含量低于梨;枣干的含糖量远高于梨,膳食纤维仅略高于梨。而从营养成分与龋病发生的关系讲,糖是致龋的危险因素,而膳食纤维是防龋的保护因素。故鲜枣,尤其是枣干,致龋可能性会高于梨。

163814350523109050

梨和鲜枣、枣干的营养成分比较

 

鉴于单一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固定的,因此在防龋的饮食策略中尤其会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譬如说,吃含糖食物的同时,最好也吃一些蛋白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用保护因素平衡危险因素的作用。

 

读懂成语“囫囵吞枣”,护齿不再谈糖色变

防龋食物

 

二、含糖食物致龋能力因食物性状不同而不同。

含糖食物的致龋性,除了与自身的营养成分有关之外,也和食物性状有关。通俗地讲,就是首先看固态的还是液态的?同样固态的,是粘性大的还是粘性小的?相对而言,固态的食物比液态的更易滞留于口腔或者牙面,所以其中的糖分被细菌代谢产酸的可能性较高;同理,粘性大的固态食物更易致龋。

读懂成语“囫囵吞枣”,护齿不再谈糖色变

 

梨和鲜枣相比而言,口感均较脆,不粘牙;而枣干由于干燥后,水分较低,食物残渣较易滞留于口腔或者牙面。

三、读懂“囫囵吞枣”后,我们该怎么吃含糖食物?

当我们明白了“囫囵吞枣”中的所谓的“枣损齿、梨益齿”之后,我们就知道了不需要为了预防蛀牙而拒绝所有的含糖食物,而且还有“防蛀”秘诀:如果吃水果的话,可以优先选择吃多汁的、不粘牙的或者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如果吃糖果或者甜点的话,最后搭配一些相对安全(富含蛋白质、钙磷或者膳食纤维)的食物,而且是先吃含糖食物,后吃“安全食物”,用以降低前者的危害。

“囫囵吞枣”说了好些年,没想到还蕴含着口腔保健的真知!看来还真应了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富饶)

责编:微科普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