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一年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7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
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应了中国“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哲学思想:暑热至极,正是一年天气易变的重要转折。
大暑说天气
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得最为准确: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
此时节,正值中伏前后,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受。
大暑说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大暑时,卵化而出。萤多是浪漫、生命不息的形象。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神秘的静夜里穿梭,多美。
二候土润溽暑
盛夏时,土壤内潮气蒸腾,天气湿热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
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说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
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食俗各地有别:广东吃仙草,福建吃荔枝,湘东南吃姜,山东喝羊汤。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因枝叶加水煎汁可制凉粉,故称“凉粉草”。仙草是夏季消暑解渴的最佳绿色食品。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
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记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
晒伏姜
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房顶、露台、前坪,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老姜在享受“日光浴”。
晒过的伏姜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暑羊
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大暑船
清朝同治年间,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当地百姓以为是五圣所致。由于五圣被视作凶神,人们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诞生了“送大暑船”这一形式。
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
在江苏南京、苏州,当日观赏荷花。若遇雨而归,常蓬头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荡”的戏称。浙江嘉兴在“荷花生日“当天作赏花会,乘游舫畅游南湖。
大暑话养生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日子开始了。
大暑养生,要记住这两句话:“防暑防潮两不误,多咸少甜勿进补”。
适量运动,补充体液
在运动方面,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避免过于疲劳、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同时在运动过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补充体液。
保持平静的心情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急躁焦虑,无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有人称之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切莫大喜大怒。
做好防暑工作
大暑湿热交蒸,人们易因高温高湿使汗液不易蒸发,或是高温造成汗液渗出过多使人体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发生中暑。
因此,大暑时节,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出门时避开烈日,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以感身心舒适为宜。
责编: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