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也会传染?

  从5月10日到5月21日短短11天中,太原市接连发生了多起跳桥事件。目前网上议论纷纷。有人将其归咎为目前人民生活压力太大、也有人认为是教育医疗负担太重,民众不堪重负等。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可能的确是导致某些人轻生的重要原因。可是,大家还应该知道,在这10位死者在生死边缘徘徊犹豫的关头,在他们背后,有一个推手,在最后时刻推了他们一把。最终把这10位可怜人一个个推入了冰冷的汾河。这个背后推手名叫自杀传染,也叫维特效应。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家葛布列-塔尔德在研究了一些系列性的自杀案件以后,首先提出了自杀传染的概念。因为德国作家歌德的著名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以后,相继有多个青少年纷纷采用小说中主人公维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有人也把自杀传染现象称作“维特效应”。其实,自杀传染现象并不十分罕见。2003年4月1日,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张国荣自杀,新闻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后,香港自杀率明显上升。2010年,深圳富士康工厂接连发生了13起员工跳楼事件,曾经轰动一时。以上系列自杀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密集发生,自杀方式相似。都具备了自杀传染的主要特征,可以认定为自杀传染,即“维特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自杀传染?

  目前,社会心理学界对自杀传染的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1 模仿和学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自杀消息被媒体广泛传播后,可能使某些陷于困境中的个体,觉得死者利用自杀成功地摆脱了困境,不再遭受生前的困苦折磨。便觉得自杀是一种可行的脱困方式,于是潜意识地模仿这种行为。

  2 情绪渲染和心理暗示效应:这种理论认为他人自杀的消息可能会强化某些人对自身痛苦的感受,使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原来的悲伤心境进一步恶化,使其原有的悲观情绪最终达到了绝望厌世的地步。

  3 消极悲观观念扩散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他人自杀的消息,可能会使一些正在困境中拼搏的人感到前景暗淡,努力没用,于是做出了放弃奋斗,撒手人寰的决定。

  4 媒体的放大效应。这种理论认为媒体对于自杀细节的过度报道,无意识地给那些处于精神崩溃边缘,思想上中正在做生死抉择的人树立了标杆,推动后者加入了自杀行列,诱发了前仆后继的自杀事件。

  由以上所述可知,这种传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病原体传播感染,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共振、示范效应。

  认识这种现象,有利于我们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降低它的危害。对于那些处于困境,或者有抑郁情绪等具有自杀倾向的人群,社会和家庭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关怀与支持,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在社会上发生了自杀事件后,更要注意做好关照和看护工作。努力引导他们看到光明,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新闻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上,在报道形式和传播范围上也需要注意改进,努力降低其负面影响。

责编:微科普

上一篇:时间旅行可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