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达芬奇在意大利描绘蒙娜丽莎时——天朝的一代名医李时珍诞生了

 上次咱们说到,科学画的技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在欧洲日渐精湛并盛行起来。那么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明代,我们爱科学又爱艺术的先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


答案是:研究本草

何为本草呢?就是中药的统称啦。由于中药以草类(植物)居多,故称为“本草”。注意是以植物居多哦,并非全部是“草”,像牛黄、海马、还有害得《甄嬛传》中不少小主流产的麝香等等,都是动物类中药。

中医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还记得中学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吗?



扁鹊是战国名医,他的关门弟子女医挚后来成为芈月的医学启蒙老师(电视剧里演的,纯属虚构勿深究)



先人们为了将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传承下去,除了耳传口授之外,也呕心沥血地写了不少工具书,以惠后人。


不过早期的本草书籍一般都不绘图,唐代以后才有编修者开始对实用草药绘图,并附于书中,其中比较大部头的名作有:


659年,唐代苏敬《新修本草》

后世为了便于区分历史上这些本草研究的著作,称之为《唐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1062年,宋代苏颂《图经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同时记录药物与方剂的医药专著。


1406年,明代朱橚《救荒本草》

虽然书名中有“本草”二字,但此书主旨并不在于介绍药用价值,而是救荒救饥,为度灾荒的黎民百姓提供代食品,助人于乱世中活命自保。


朱橚(读音:素)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是明成祖朱棣的亲弟弟,也就是大明王爷。朱五爷召集画师依照实物绘制插图,详细讲解了可以吃的植物(只有植物哦)以及吃法,野菜野果豆类杂粮一应俱全(艾玛原来朱五爷骨子里也是个吃货,而且是个忧国忧民的高境界吃货


—— again,植物学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拿来保命哇(回复数字111查看芈月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1578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呼,终于点题了)。李时珍于151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刚好是达芬奇描绘旷世名作《蒙娜丽莎》的年代,这种历史上的时空巧合真是好神奇呢),他的父亲本想培养他做官,可李时珍志在从医,于是有了这部沉甸甸的著作。今人称《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集大成者:



所谓“集大成”即是对前人本草学问的修订和汇集,逐一考证药理药性以及配图是否正确——近两千种中药啊,实在是浩大的工程。三十年出版一本传世经典的工具书,这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治学精神值得钦佩。


李时珍以毕生精力完成的这部著作不只影响了炎黄子孙,在世界博物学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李时珍开创性地将中药以全新的方法进行分类,其中所蕴含的生物进化论思想也为后人称颂。


达尔文都赞叹《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此感兴趣的乡亲可以观看央视纪录片《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哔哩哔哩网的视频链接为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52042/index_2.html)。


1848年,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濬是大才子,28岁高中状元,曾担任过朝廷要员,不过让他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仕途成就,而是植物学研究。


从书名儿就能看出,这本书只收载植物(终于跳出“本草”系列啦!),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救荒本草》之后第一部真正的植物学专著。《图考》收载植物的数目为1700多种,远多于以往任何本草著作,这其中也包括《本草纲目》(近1300种植物)。


《图考》中的植物配图已经具有现代植物科学画的模样,描绘得相当精准,能够依据此书将不少植物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到种。许多外国学者也对《图考》赞不绝口,说《图考》是“了解中国植物必须要读的书”。

 

歪果仁说好就是真的好吗?咱们这就比较一下。先来看看《本草纲目》的配图:



再来看看《植物名实图考》的配图:





艾玛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吴状元的书中插图竟是如此精美,连南瓜叶子上的茸毛儿和葡萄叶子上的虫眼儿都画出来了。


和《图考》相比,《本草纲目》中的配图着实粗糙,堪称速写版的科学画,只求神似而不深究细节(主要看气质)。不过这也正体现了两书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意在鉴定,而后者重于医学药理。


说了这么多,都是本草/植物科学画,是不是因为我天朝古代的动物科学画乏善可陈呢?

这个问题嘛,若说是,似乎有失偏颇,毕竟历史上的艺术家灿若繁星,其中不乏擅长画动物的人才。中国传统上把这些画家的大作叫做“花鸟画”。可是科学画以介绍物种特征为主旨,(至少在乡长看来)那些花鸟画美则美矣,但往往是配以诗词表达心情意境,缺乏科学性,很难被称为“动物科学画”,归入“博物画”更合适。下面请欣赏温婉的中国古代博物画:



唐朝 戴嵩《斗牛图卷》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这幅画是国画中的例外,绝对称得上是动物科学画。笔法之细腻、构图之新颖堪比现在的科学画家啊,怒赞!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现藏于波士顿博物馆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瘦金体的字儿真好看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


元朝 谢楚芳《乾坤生意图》局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代 郎世宁《百蝶图》



《百蝶图》局部



《八骏图》



《孔雀开屏图》


最后这几幅画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于康熙年间来到中国,是清代宫廷洋画家


他将西洋画与中国画相互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绘画风格。在郎世宁的画中,作为主体部分的动物非常写实,有油画的味道,但是背景又辅以园林造景,是典型的国画风格,别有一番韵味。


郎世宁的艺术并非人人都能欣赏,也曾因为过于写实而被国画家诟病。后来,随着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绘画技法,一批优秀的科学画家应运而生。关于现代科学画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现状,咱们以后再叙啦。


呐,我国古代的科学画就介绍到这里咯。总之呢,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写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画并不多,以本草著作中的植物插图为主。

责编:微科普网

分享到:

>相关科普知识